有统计数据表明,职场中人,每天平均要对别人说7000字,相互与人沟通的时间平均在1小时左右。虽然沟通是每个人日常主要的工作,但是现实中非常顺畅、成功的沟通却并不多见。其实,沟通是一门学问,是需要学习锻炼才能培养出的一项技能。那么,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会沟通的人呢?接下来和小编一起来学学沟通的技巧。
清晰的逻辑,能让对话者更顺畅地理解你要表达的想法,从而有效提升对话的效率。逻辑清晰,一方面,体现在说话的条理上,先说主干思想,再展开细节描述,层次分明,表述全面。另一方面,体现在说话的严谨度上,话语有分寸,经得起推敲,不会给人似是而非的感觉,从而可以有效杜绝沟通偏差。每个人都喜欢听到赞誉之词,但往往面对面的个人表扬,不如以行为认可的方式更能让人接受。同样的意思,通过不同的方式,表达出来的意味有时就会有所区别。举例来说,如果对方是一名厨师,当你说出“你真是了不起的厨师”时,给人的感觉往往会有恭维之嫌,对方有时也会觉得这是敷衍之词。但如果你告诉他,你一星期将会有一半的时间到他的餐厅吃饭,这种表达方式或许会让这名厨师产生发自内心的欣喜和感激。
对他人的赞美如果是出于真诚,那么不管在什么场合表达,都会是一种很自然的欣赏敬佩之情的流露。特别是当事人不在场时,你的赞美之词如果被人转告给当事人,或是当事人经由他人听到了你的称赞,将会比你直接告诉本人更增添了一份惊喜。这种借助他人的交流方式,将会为你赢得更好的印象,增益日后的沟通。说话交流有时就像绘画艺术,不能通篇排满,经常需要一些留白方能画龙点睛。一方面,在交流中,切忌不要以我为主、长话连篇,让对话者无法消化或是感到厌烦。语言简炼,讲明重点,注重倾听,既是对人的尊重,也是为了留出让人思考和表达的空间。另一方面,不能把话说得过满,也不能说得过激。沟通交流是双向的,一方过于自负,过于强势,只能会产生压迫感,导致交流出现障碍,影响沟通效果。客气话是表示你的恭敬和感激,不是用来敷衍他人或是贬低自我的。过分客套会显得很假,有时也会让自己处于下位,不利于平等交流。因此,客气话应区分场合,适可而止。比如当有人帮你做了一点点小事,说声“谢谢”就可以了,完全没必要小题大做式地感激。讲多了客套话,会流于迂腐、浮滑甚至虚伪,会让别人觉得你不真实,或是看不起你,反而会于己产生不利的负作用。沟通的艺术在于认可对方,也让对方认可自己。因此,说话之前,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,再使用合适的方式与人交流,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。比如:思考对方想要达到什么目的,思考对方能接受什么样的表达方式,思考对方能理解的知识范围,然后再寻求共同的话语点和楔入点,自然会顺利实现沟通的目标。善于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说话、做事,往往也是聪明人与普通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分水岭。对待表扬和称赞的态度、方式,往往会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。当受到表扬或是赞美时,认真而真心地说一声“谢谢!”,这是最起码的礼节要求。同时,针对受表扬的场景和事宜,一方面既要表达出谢意,同时还需要谦虚地表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,或是用他人的优点来反衬自己还需要提升的环节,这样做,往往会使自己更好地被他人接受。当你的对手或者讨厌的人被称赞时,不要反驳他人,不要贬低对方,就算你不认同对方,也不要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来,这是一种大度宽容的举止。否则就会让人觉得你小肚鸡肠、难以容人。当你说出:“是啊,他很努力!”、“不错,这方面他的确做的挺好!”此类话语时,一来可以显示自己的雅量,同时,也会让对手有所触动。上级批评下级,同事指点问题,本是职场中的正常现象,但需因人而异,因事而异。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,是为了帮助改进不足,如果问题没有解决却造成关系紧张,善意未被接受却让自己成为攻击对象,诸如此类的现象需要格外防范。忠言不一定全部逆耳,好意不一定非要揭短,通过适当的提醒、出于保护的目的、用补救措施替代火冒三丈,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。什么时间或时机适合交流什么样的话题,有时也会客观影响交流的质量。对方情绪好时,可以探讨一些比较繁琐的问题;对方心情低落时,尽可能不要提及有压力的事情;大家都忙于工作,随意打断别人谈及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显然会让人反感;临近下班回家,却要复盘白天工作,参与者很少能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能动性。有些人回答问题的话语,看似很随意,但却容易伤人。比如说:“这不关我的事,你找别人去”、“你说得不对,怎么可能是这样呢?”、“我听别人说的,你看着办吧!”当对话者听到这样的言语,可以想像会是什么样的心情。如果换一种表达方式,意思不变,比如:“这件事我不太清楚,请等一下,我帮你去问问。”、“你这样说,会不会有什么疏漏?能不能换个角度考虑一下?”对话者如果听到对方的这种回应,内心的感觉肯定会大有不同。每个人说话都有习惯性语言,但有些很容易让人产生反感。例如:“你懂我的意思吗、你清楚吗?”、“你怎么会这么笨!”、“你就不能用脑子想一想吗?”,甚至还有一些脏话“口头禅”。这些口语要么有压迫性、要么带有侮辱性、要么就是显得高人一等,事实上于交流沟通根本无益,只能会引发对方的怨气和抵触。语言可以伤人,也可以暖人,就看怎么去说。所以,改掉不良的说话习惯和语言,对于交流一定会大有帮助。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的事情不要自以为是,有些场合,少说话强于乱说话。比如一起探讨工作或是项目,如果是熟悉的领域,自可以侃侃而谈,互通有无,相互增益;但如果是自己未曾经历过或是一知半解的内容时,那就需要保持谦虚学习请教的态度,坦白地承认“这问题我不清楚。”多听,精问,少说,通过一次谈话,收获一次学习,何乐而不为呢?如果为了显示存在感,时不时地来几句不着边际的话语,还显得自己很内行,估计只会给别人留下笑柄而已。职场交流过程中,有时会不经意间谈及家庭和个人的私生活。如果双方是非常熟识的朋友,在隐私方面可能不会避讳,但如果仅是一般性的交往或是工作交流,那就需要格外注意隐私话题。要善于观察,一旦对方表现出回避或是拒绝探讨的意思,那就要戛然而止,不留声色地快速转移话题。职场中切忌到处打听、传播涉及个人私事的小道消息,一旦被当事人人查证或是发现,自己的形象将会大打折扣,有时还会引发不必要的争端和矛盾。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,需要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。如果熟练掌握了语言表达艺术,对职场中人的沟通交流将会大有益处。比如:碰到曾经见过面,但认识不深的人时,绝不要说:“你还记得我吗?”万一对方想不起来,那就会很尴尬。最好的方法还是先自我介绍:“你好,我是×××,真高兴又见面了。”再比如:在社交场合交谈时,如果有人兴致勃勃地说他刚刚去了纽约一星期,碰巧对话方不久前也在纽约呆了1个月,明智的做法那就不要说上次自己也去了1个月,这样往往会破坏对方谈话的兴致,还不如顺着对方的话,分享你对纽约的感觉和喜爱。交流的关键在于双向尊重,有效互动。如果能够处处体现出适当的尊重与理解,将会有益于沟通的深入进行。比如:当听完别人的谈话时,在回答之前,可以先停顿1秒钟,代表你刚刚有在仔细聆听,若是随即回话,可能会让人感觉你好像早就等着随时打断对方,让人产生不快之感。对于交流过程中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,没有必要过于纠结,以致出现影响对方交流意愿的情景。比如,有的人喜欢纠正别人的发音、文法或事实,动不动就打断别人,不仅会让对方觉得不好意思,同时也显得自己很爱表现,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,后续的交谈往往也会因此中止。上述交流沟通的技巧介绍,目的只在于抛砖引玉,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参考。交流沟通是一种艺术,是一门学问,是一个体系,需要在工作生活中点滴地学习领悟、实践运用、融会贯通。掌握了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,就等于打开了个人成长前行的通道,从中学习,点滴积累,不断受益。希望大家能够多学多思多悟多练多总结,早日成为一名职场交流沟通的明白人、擅长者,早日成长为一名工作得心应手、游刃有余的职场精英。